中信证券:建议在二三季度关注“一带一路”、“中特估”、国家安全、数字经济等主线
“围炉谈策”系列报告以PEST框架(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为全球投资人展现中国政策全景图。市场由于经济预期下修导致波动加大,年中的政策博弈预期提升。我们认为,全年较为谨慎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大病之后不宜大补”使得今年政策重心是久久为功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预期稳定和内生动力修复,追求强刺激、强复苏的概率不高。应关注或于10月底召开的第二十届三中全会,期待更多改革思路能够激活发展潜能。短期来看,大兴调研之风下诸多客观反馈有望汇总至政策层,部分政策如降准、降息、加快地方债券发行、政策性金融工具使用、汽车消费刺激等有望尽快推出,而更多一揽子政策则要关注7月份政治局会议前后的相关部署。此外,地产支持政策更多应是从融资端想办法,需求侧放松已经不少;城投债务压力料将围绕“化解存量、控制增量”原则解决,关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政策定调。
▍中国政策总是因时而动,必要的政策托底在经济复苏和市场预期转弱的当下有必要出台,特别是灵活的货币政策和已有部署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提出将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再贷款、再贴现等长期性工具的稳定性,同时实施好多项仍在实施期的阶段性工具,为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持续的支持。多家等增发获批是“第三支箭”政策的落地,也表明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推动地产行业恢复发展的支持,预计后续更多融资支持将得以落地。
▍防风险和稳就业是重要政策底线,后续细化“化解存量、遏制增量”和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将持续获得政策加码。
一方面,5月以来部分地区的城投平台出现舆情风险,叠加土地财政收入下降、经济复苏动能转弱,导致市场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债务,但整体风险可控。我们认为,首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4月底政治局会议均强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防风险早已是政策重心而非政策盲区,建立地方党政领导负责制早已是明确制度;其次,通过延长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债务置换等方式,可以有效化解存量压力和短周期偿付困难,而最后,未来以政策性金融工具、地方国资基金等形式取代传统城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将有效避免增量隐性债务压力,同时较高的城镇化率和更为平衡的中央地方财权事权相匹配也将在未来降低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建议关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相关政策定调和后续部署。
另一方面,“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的目标面临压力,需要一揽子政策支持就业稳定。1200万人的目标是2012年以来最高,而且16-24岁人口失业率明显偏高。2018年以来,国企和事业单位扩岗、利用失业保险结余进行大规模稳岗职业培训等举措早已实施;而扩大招生规模也只能延缓就业压力。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23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达到1662万人,高校毕业生则再创新高,达到1158万人。5月1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强调,1)大力开拓市场化就业渠道,一揽子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2)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3)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岗位,实施好基层就业项目,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后续继续关注就业形势以及新出举措。
▍总体来看,PEST模型分析下,中国政策强调的是久久为功的高质量发展,短期强刺激并非首选。近期关注大兴调研之风反馈后的政策应对以及7月底政治局会议的政策表态,下半年关注主讲改革议题的第二十届三中全会。
从近期看,即使面对并不牢固的经济复苏,政策层仍然保持定力,强调稳定预期、恢复内需,用改革的手段实现高质量发展。3月中旬启动的大兴调研之风预计应有季度反馈,6月中旬后政策层或能根据全面的调研信息因时而动,采取更多逆周期调节政策。而7月底政治局会议也可能对宏观运行情况和政策定调部署进行调整,为下半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从年度来看,我们认为应该高度关注预计在10月底召开的第二十届三中全会,这将是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期改革思路。具体到政策而言,预计短期内降准、降息、加快地方债券发行、重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促进汽车消费等政策将择时推出,防范金融风险和稳住就业大盘是重要的政策底线。我们建议,对潜在政策出台和重要经济会议保持关注,但应避免过度的政策预期博弈,从政策调整到改善经济运行还需要时间。建议在二三季度关注“一带一路”、“中特估”、国家安全、数字经济等主线,优选基本面符合预期的个股。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国内政策出台不及预期;地产信用风险超预期;城投平台的风险超预期。
标签: